诺诚健华奥布替尼出海!20亿交易引股价分化,Zenas能接棒吗?
其实这次交易内容不复杂,就是诺诚健华把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这类自免疾病领域的海外权益,还有两款没进入临床阶段的资产,一起授权给了Zenas。
其实这次交易内容不复杂,就是诺诚健华把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这类自免疾病领域的海外权益,还有两款没进入临床阶段的资产,一起授权给了Zenas。
这场总额达22.75亿美元的自免管线授权交易,不仅刷新了中国自免领域小分子对外授权的纪录,更标志着诺诚健华的国际化战略从"单品尝试"迈入"体系化输出"的新阶段。
10月8日,诺诚健华一则海外授权许可公告,在次日资本市场引发鲜明分化——公司A股股价开盘后快速跳水,收跌6.24%,港股收跌11.64%;而交易对手方、纳斯达克上市的Zenas股价却强势上涨24.22%。
披露公司和Zenas BioPharma公司达成授权许可协议,Zenas将获得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奥布替尼在非肿瘤的其他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Zenas还获得两款临床前分子(一款新型口服IL-17 AA/AF抑制剂和一款透
根据公告,公司在美国的全资附属公司InnoCare与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Zenas达成授权许可协议,Zenas将获得诺诚健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奥布替尼在非肿瘤的其他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 核心升级:物理模拟精度、可控性显著提升,新增同步音画功能,可完成过往模型难实现任务
根据公告,公司在美国的全资附属公司InnoCare与一家美国生物制药公司Zenas达成授权许可协议,Zenas将获得诺诚健华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以及奥布替尼在非肿瘤的其他治疗领域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
此次合作聚焦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开发,并拓展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管线,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出海”再获重大突破。
奥布替尼(Orelabrutinib)是一款中枢神经系统强渗透性以及高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有望成为Best-in-class创新药,目前奥布替尼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进入全球III期临床开发-
塞尔维亚总统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周日表示,原定于10月1日生效的美国对塞尔维亚石油天然气公司NIS的制裁推迟一周。NIS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股。
"妈,你对着遥控器说句话就行。"这是我上个月回家时,不知第几次教母亲使用智能电视。看着她小心翼翼地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而电视却总是"听不懂"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之一,属于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外周血中特征性克隆性B淋巴细胞(形态接近正常成熟小淋巴细胞)持续浸润为核心特征,可伴骨髓、淋巴结、肝脾受累。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病程进展差异
当患者接过一盒奥布替尼,指尖触碰的不仅是药盒的棱角,更是一段长达十年的创新坚守。这粒直径不足1厘米的药片,从中关村的实验室萌芽,如今已用于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它正跨洋过海,进入欧美市场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努力成为全球患者眼中守护健康的“中国方案
来自交易信息汇总:9月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590.19万元,占总成交额12.57%。来自公司公告汇总:诺诚健华2025年中期总收益达73.14亿元,同比增长74.3%。
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予诺诚健华(09969)“增持”评级,预计2025-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4.43/18.59/26.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29/45%。参考可比公司,给予诺诚健华2025年30倍PS,目标价为24.53元/26.70港元(汇率为1港
来自交易信息汇总:9月22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51.04万元,占总成交额3.23%。来自公司公告汇总:诺诚健华2025年中期总收益达73.14亿元,同比增长74.3%。
截至2025年9月22日收盘,诺诚健华报收于27.47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37%,最新总市值为484.75亿元。该股当日开盘26.45元,最高27.79元,最低26.32元,成交额达2.02亿元,换手率为2.76%。
2025年上半年,诺诚健华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营收7.3亿元,同比增长74.3%,亏损大幅降低86.7%至0.36亿元。其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额达6.37亿元,占总营收的87%。
9月8日,燃石医学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公告。财报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实现营收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2%;毛利率提升至72.8%,较去年同期的70.4%增长2.4%;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08亿元人民币收窄至970万元人民币。截至2
在新加坡一家医院的血液科病房里,65岁的林先生刚刚接受了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后,检测报告显示他的淋巴瘤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三周前,他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希望。